全力落实政府会计新制度为“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大学实施政府会计新制度综述

   对于各大高校财务部门来说,近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政府会计新制度的落地实施。经过充分准备,中国人民大学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任务,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校范围内正式实施政府会计新制度。

正如中国儒家经典《大学》中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自政府会计新制度正式落地实施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完善体系,以高校业务实际为基础,不断更新对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理解认识,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贯彻执行制度要求,力求将新制度的内涵贯穿于学校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各个阶段,也体现在每一天、每一笔的会计凭证之中。

率先参与制度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推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的努力贯穿学校工作始末。自2015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即参与政府会计准则及制度的制定和研讨工作;2016年,承担财政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课题研究工作;2017年,经财政部批准确定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建设与实施工作联系点,承担起配合调研、参与试点、反馈建议等工作任务,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建设与实施献言献策;2018年,参与行业会计制度新旧衔接规定与补充规定的研究制定工作。2016年和2019年,学校有2名政府会计领域理论和实务专家连续两届入选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

2018年9月,学校作为联系点单位之一向财政部调研组汇报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的准备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等,在汇报前期工作成果的同时也将高校在应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时遇到的业务处理难点疑点问题反映给调研组,为高校的特殊业务处理争取了制度保障。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之一,中国人民大学还积极参与教育部在教育领域开展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工作,包括入选政府会计专家团队、参与政府会计专题培训和分级研讨等。

推进改革要“上下一心”

为确保 2019 年 1 月 1 日起顺利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职责、突出重点、协同推进,坚持知行合一,强调落实落地,在理论学习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5个方面开展改革任务。

一是领导重视促宣传。自财政部、教育部下达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任务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以推动“双一流”建设为凝聚力,成立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从学校领导层面统一认识,一方面从国家治理角度认同贯彻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及新《预算法》提出的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要求更是对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从学校治理层面肯定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能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从制度层面上改进学校治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能够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创新点和推动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利的管理制度保障。

2018年6月,分管财务副校长主持召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专题办公会,将改革工作在全校范围内拉开帷幕。2018年7月,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了《中国人民大学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确立为学校层面的重要工作,是学校落实改革任务的制度保障和强力支撑。

二是部门合力抓落实。按照《实施方案》制定的任务分解情况,涉及的学校14个职能部门统一认识,在职责范围内全力配合学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具体由学校财务处骨干力量负责统筹协调,并制定具体接洽业务责任表,将具体接洽工作分配至各业务科室和对口职能部门。

仅2018年7月一个月,财务处便和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国际交流处等6个职能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商讨改革工作方案,形成会议纪要。2018年下半年,学校与各职能部门重点推进的工作包括开展各类资产核查对账工作、搭建符合制度核算要求的合同管理系统、更新财务及业务系统并重构财务核算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等的对接工作等,为2019年顺利计提资产折旧、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财务统筹保转换。除与各职能管理部门联合开展前期工作任务之外,财务处还特别重视单位内部以及对二级独立核算单位的宣传和培训工作,邀请政府会计领域专家开展集体授课学习,分批派出多名骨干人员参加教育部、教育会计学会等各个层面的业务培训,还利用暑假等假期时间在内部组织了多次业务研讨会,逐项梳理、讨论、确定新制度下各业务科室共计68类业务账务核算方式的变化,涉及683条会计处理。

此外,财务处还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转换衔接工作日志,逐一对照梳理衔接规定有关事项,设定工作目标,分解工作职责,由各业务科室分别开展事项清查与账务处理工作,处理完成后反馈工作结果。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学校顺利完成了衔接规定的调整事项,为新账的开设做好了衔接与准备工作。

四是信息技术创新章。自学校全面启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任务以来,财务处便积极敦促资产、合同等相关职能部门更新升级信息系统,并推动资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与财务账务系统的重构与对接工作,为政府会计制度核算新要求提供必要的支撑信息,促进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深入融合。

同时,财务处加强与财务软件公司的联系,于2018年10月安装了新版账务系统的测试环境,用于政府会计制度下账务处理的调试与模拟,为顺利开启新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9年伊始,学校联合软件公司对财务核算系统进行了正式更新升级,基本满足了新制度核算要求。经过近半年的总结升级和完善,目前学校的财务核算软件能够实现绝大部分会计业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自动触发、科目报表及项目报表的定义与查询等日常需求,大大降低了会计人员核算工作量,简化工作的同时提高了核算的准确率。

五是重点难点强攻坚。高等学校业务有其特殊的复杂性,比如高等学校下属二级单位种类繁杂、存在大量二级单位内部交易事项等,这些问题都是政府会计制度落地过程中的重点难点。2018年8月,学校大学本部便要求下属独立核算的二级单位梳理其与各类所属单位的关系,力求全口径摸底学校所有类型的所属单位情况,同时要求并指导纳入并表范围的独立核算二级单位开展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准备工作。

而转换工作的一大难点便在于如何准确确定预算会计的年初数,学校在该项工作中亦花费了大量力气。财务处在前期清理往来款项的工作成果基础之上,重点将2018年年末预付及应收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不含代管款项)科目余额按照业务内容性质不同区分了周转类及非周转类两大类,同时按照资金性质区分财政结转结余和非财政结转结余四大类,其中周转类科目余额不需转入预算会计,而非周转类科目余额需按照资金性质转入预算会计不同科目中。转入时的平衡关系为2018年12月31日原账的“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余额+非周转类应付及预收款项-非周转类应收及预付款项=2019年1月1日新账的“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转”科目余额;2018年12月31日原账的“事业基金”和“专用基金”科目余额+非周转类应付及预收款项-非周转类应收及预付款项——“留本基金”=2019年1月1日新账的“非财政拨款结余”科目余额。如此,预算会计的转入关系便厘清了,同时为2019年度后续会计处理奠定了清晰的基础。

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新时代新形势下,要实现教育现代化、集大国之力办强教育的战略目标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模式。只有高校整体治理能力提升,才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党和国家培养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作为学校财务管理方面的重要制度保障,毫无疑问地率先成为学校提升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结合高校业务特点,学校充分利用制度红利,正在逐步合理规划建设管理综合平台,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手段进一步改善和重构各业务部门相关应用,优化管理服务流程,探索管理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各业务系统数据的科学性、有用性及共享性,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学校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学校各项决策提供更有意义的数据支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